在光伏产业的智能工厂里解析绿色资产估值模型,于智慧交通系统中解码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逻辑,置身造纸业低碳生产线探讨环境成本内化机制……近日来,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搬进产业链纵深地带,组织师生团队深入通威股份、富临精工、四川成渝、中国大唐、宜宾纸业等驻地企业,打造沉浸式“企业移动课堂”,探索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高等财经教育革新之路,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产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创新样本。


——打破传统壁垒,创新构建教育教学新场景
走进宜宾纸业智能化生产车间,学生们通过VR设备实时观察造纸全流程的能耗数据,结合企业披露的ESG报告,现场研讨环境成本内化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机制;进入富临精工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骨干现场演示如何将生产数据转化为降本增效方案,使“成本会计”课程中的理论模型具象化为可操作的业务指南……这种“问题导向+场景具象”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转化为动态立体的教学资源,突破了“教室-教材-教师”的传统边界,弥合了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鸿沟,形成了“产业即课堂”的教育新场景,学生利用数字化思维发现、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前沿动态,深度解锁产教融合新范式
赴驻地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管理中枢和研发一线,近距离感知了新能源产业与农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全方位观摩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管理系统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的驱动效应,多角度了解了“双碳”目标下成本管控与价值创造的双向平衡逻辑,深层次探讨了“绿色金融工具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实践与应用”“可持续发展信息与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融合”“智能制造如何推动管理会计从‘事后分析’向‘前瞻决策’转型?”等问题,课程内容实时对接企业最新动态,有效促进了理论模型与实践应用的辩证统一,实现了“行业痛点-教学重点-研究热点”的精准转化和良性互动。


——注重双向赋能,联合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院始终秉承“需求共生、资源共建、成果共享”教育理念,努力推动校企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邀请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担任行业导师,深度参与学生课程设计、案例开发及论文指导;组织学院资深教授组成智库团队,为企业提供财务数字化转型、ESG战略规划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知识生产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联合政府部门、行业领军企业等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通过“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价值共创”的深度协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让师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完成能力跃迁,企业在智力反哺中获取创新动能,真正形成共荣共生的良好格局。